|
电影《完美陌生人》(Perfetti sconosciuti)中,七位好友共聚一堂,他们玩一个游戏。! K% Z9 p! W* H# O. D [
在接下来的晚餐时间,当中任何人接到任何电话或信息,都要公开给其他人看。片中,我们看见有些人以信任为口号,绑架伴侣隐私权。譬如:「如果你爱我,那么你应该对我坦诚,公开手机的信息。」或是「如果你没有任何见不得人的,为什么不能给我看呢?」
f9 O; B2 l% D* X 这些口号,忽视了窥看伴侣手机可能带来的「负」作用:+ T, g( o/ w- q# V
罪恶感。可能看见不该看的,更糟的是没有看见不该看的,使我们对自己的多疑产生自我谴责。无助感。如果真的在手机中看见打击双方关系的信息,却没有充分心理与实质的能力应对,很可能对我们的心理造成莫大的创伤。 破坏信任。如果窥看伴侣的手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信任感,那么窥看手机却同时在伤害伴侣的任感,此消彼长之间,爱并未因此厚实,反而可能日益流失,直到消逝。每个手机里头都隐藏着一个人的秘密,但每个秘密又是一个人真实自我的一部分。在关于爱情,以及家庭的咨询中,都曾碰上来谈者提过关于「想看对方手机」,或者因为「看了对方手机」后造成的失和问题。这个核心的问题,其实与手机无关,早在手机发明之前,也有夫妻翻阅对方的日记,男女朋友偷看伴侣的书信。这种想要看,或明知不该看,却仍忍不住去窥视的心理,为什么会造成我们的困扰。
z% L$ v3 c) |4 `% n' Y$ O1 Z( R, O$ f5 T. p& A6 F% _
* q( e* w6 O, C+ @5 j$ a, M7 k
' b5 V& @1 U& S 『伴侣关系的核心:信任』9 a; e+ ]. ~4 R
想要「查看」伴侣手机的情况,可以按程度分,读者不妨自我检视:
& j, p# B Q3 P 轻:查看(check)。伴侣手机来了信息通知,因为感受到振动会音效,不经意的看了两眼,过后即忘。) p/ ?! R9 k9 ]
中:浏览(lookat)。当伴侣正在刷手机画面,会在旁边盯着他看的内容。过程中并没有特殊动机,也没有焦急和不安,就是顺便看。
1 K% N- j* D: W8 G$ c 重:窥视(Snoop)。不只是在伴侣公开的情境,在无可回避的状况下看见对方的手机,而是当对方的手机关机,或处于密码上锁的待机状态,你仍想着不经对方同意,开启手机以查看伴侣未公开的数据。
/ C$ I$ N; B0 K5 O8 ^/ `2 c 极重:黑客(hack)。即便对方不同意,仍想通过非法的手段侵入手机,随时掌握所有手机中的资料。/ Y" `" K5 U8 Z# Y4 V. L" d
$ K. e! ^4 J3 O 婚姻与家庭咨询师艾瑟儿(Beverly Amsel,)表示,伴侣关系的核心是「信任」。查看手机的轻重程度,反应出的是一个人在伴侣关系中,对伴侣的信任程度。信任是一种感受的结果,而建立信任的官能就是所谓的「信任感」。+ M% |2 U% h. ? f9 T
在信任感的接受上,给予足够的支持,方能完善信任。这就好像耳朵是声音的感受器,通过对耳朵的训练,我们能够将我们听见的内容予以分析,从听不「懂」古典乐,到能欣赏古典乐;从无法分辨细微的声音,到能够辨别细微的声响变化。信任感的缺失,往往来自成长过程中,「信任感」没有得到充分的哺育,以致于逐渐失去功能。好比前面耳朵与听力的例子:7 D; N& P7 M/ V1 G0 r3 D3 V
生下来本来听力正常的耳朵,因为旁人给予太多噪音,或者欠缺对听力的保护,对音感的熏陶,那么耳朵就成了噪音的接收器,无法成为一个感受美的器官。 一个内心「信任感失调」的人,他没有对于信任的鉴别力,所以他很难相信伴侣。老是想要窥看伴侣的手机,如艾瑟儿博士所言,是一种信任感不足的表现。如果无法重建健康的信任感,即使把手机放进保险箱,也许阻止手机的被窥视,却也无法阻止伴侣内心的不信任感,进而继续损害双方的关系。7 Q" V9 D# B) \6 E# l5 Y& d4 x
) i: d% j' y1 a9 u) P$ W/ r
" o/ H( _6 ]% K k$ Q1 B& n
5 F. X/ K+ Q- O - L$ r( j7 f6 h5 d8 g# Z4 @
; w3 ^. R: Z/ z
『重建信任,完善伴侣关系的桥梁』
% Y2 L% P3 L7 u. F% i) n9 M- \ 从心理咨询的角度说,信任感的不足,可以从依恋关系的缺失谈起。依恋(attachment),又可称为依附。日本精神科医师冈田尊司认为,依恋分为「安全型」和「不安全型」。不安全型的依恋,又可细分为:焦虑型、逃避型、混乱型。
\6 \' P9 n/ m 其中,焦虑型的依恋者,他们希望伴侣无时无刻的陪伴,对伴侣往往造成很大的压力。他们渴望知道伴侣的一切,哪怕一点疑虑都会激发出他们内心的不安全感。
* i0 p: t# e( C6 s* p 遗憾的是,极度焦虑的依恋者,即使伴侣在身边,也无法弭平他们内心的不安。
. ~" w: r# A- ]! D+ s k 手机里那些未知的信息,好像生活中会剥夺挤伴侣专注力、时间与精力的第三者,他们与其是在窥视手机,不如说是想要抢占伴侣全部的关注,相反地,安全型的依恋者,他们最大的特征就是内心拥有充分的信任感。
. L" y, Z/ r/ t: V( R' A7 C+ S 就像父母带孩子去公园玩,内心对父母有充分信任感的孩子,他们不会频频回头确认父母还在不在,以至于不能专心玩耍。但他们又不至于像逃避型的依恋者,因为害怕尝到不受关注的痛苦,干脆放弃去感受父母的存在,所谓「没有期待,没有伤害。」1 p1 E" s1 w% M5 F% @
因此当一个人感受到自己对伴侣手机有着魔一般,想把手机里头的所有信都看个仔细的冲动。回归对自身从小到大,从父母的关系开始,检视这段过程中信任感是否有建构上的缺失,找出缺憾的节点。
# W/ N( C" y8 V$ U( Y 譬如可能在某个急须关注,渴望包容与保护的阶段,我们没有得到,进而使我们趋向焦虑型的依恋。然后我们和伴侣一起重新检视那个节点,了解伴侣不等于当时我们渴望被关注的那个人,接着,伴侣间信任感的建立,最好的方式就是「沟通」。' O) z' u% B/ Z! h% @' e" {% @$ f
让伴侣了解你内心缺乏信任感的感受和缘由,而不是让双方为了手机窥视的表面问题抗争。使伴侣成为重建信任感的助力,而不是阻力,更能化解这场因手机引起的信任感危机。
+ Z4 t: M: T6 I o; r0 Z' t7 R3 K2 w K) Q" K; R/ k
" E; F6 R* h" l; V9 _* ~( e 『结语:信任不等于牺牲隐私』; Y( z5 g' a& z4 ?! [& z0 ~
信任感的成熟度,反应出一个人在依恋关系中的成熟度。
$ e7 _5 y( _% A7 l' |- i# _ 手机是一个道具,也是一个信号,象征我们想要走入另一个人的世界,同时邀请对走入我们世界的邀请卡。; g) o( j3 c0 ]1 I# \
当我们内心的信任感不够成熟,我们就会因为对方一点风吹草动敏感不已,这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伤害,无比痛苦。
# W2 K5 T* o+ ~6 q8 r! J/ [ 很可能我们以为对方隐瞒的秘密,只是每个人都有的影子。
) Z0 }, |, X5 r- \ 影子是一个人的隐私权,成长的点点滴滴,影子的意义不是给别人看,只是影子本来就是一个黑色的个体,谨此而已。
5 ?& `$ l- x2 c+ A 放下手机,觉察内在信任感的关系,方能舒缓焦虑的心。
; K% Y; d& P. t5 L6 Z* k+ r! @) G8 F9 u
) m" M6 i0 @+ o0 z9 o( V' v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