彭更問曰:“後車數十乘,從者數百人,以傳食於諸侯,不以泰乎?” 孟子曰:“非其道,則一簞食不可受於人;如其道,則舜受堯之天下,不以為泰,子以為泰乎?” 曰:“否。士無事而食,不可也。” 曰:“子不通功易事,以羨補不足,則農有餘粟,女有餘布;子如通之,則梓匠輪輿皆得食於子。於此有人焉,入則孝,出則悌,守先王之道,以待後之學者,而不得食於子。子何尊梓匠輪輿而輕為仁義者哉?” 曰:“梓匠輪輿,其志將以求食也;君子之為道也,其志亦將以求食與?” 曰:“子何以其志為哉?其有功於子,可食而食之矣。且子食志乎?食功乎?”曰:“食志。” 曰:“有人於此,毀瓦畫墁,其志將以求食也,則子食之乎?”曰:“否。” 曰:“然則子非食志也,食功也。 彭更問:“後面跟隨著數十輛車,又跟隨著幾百人,在客館裡吃遍了諸侯各國,不以為過分嗎?”0 X! s0 N* |+ d
孟子說:“如果不想走一條道路,即使一碗飯也不接受;如果同走一條道路,那舜接受堯的天下,也不以為過分,你以為過分嗎?”
- I( U! y" [+ [1 c" l5 K3 Z, H 彭更說:“不,但讀書人不做事而吃飯,是不可以的。”
* }6 s) J. C8 H3 Q 孟子說:“你不通曉用成效交換之事,以多餘的補充不足的;那麼農民有餘糧,婦女有多餘的布帛就不知道如何交換。你如果通曉這些事,那麼造禮器的梓人、掌土木的匠人、造車輪的輪人、制車廂的輿人都能從你這裡得到飯吃。有這樣一個人,在家孝順,在外友愛,能守先輩君王的道路,以此扶持後來的學者,卻不能從你那裡謀食,你為什麼能尊重造禮器的梓人、掌土木的匠人、造車輪的輪人、制車廂的輿人卻輕視為了仁義而奔走的人呢?”
* O; D. {) y5 \ 彭更說:“造 器的梓人、掌土木的匠人、造車輪的輪人、制車廂的輿人,他們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求飯吃;君子追求人生的道路,其目的也是為了求飯吃嗎?”
3 `; s/ O% e( Q, N9 F" E+ X: f3 r 孟子說:“你何必管動機目的呢?他對你有勞績,你可以供養就供養,你是按動機供養人,還是按成效供養人呢?”2 S1 u; g5 \# i5 |9 m
彭更說:“供養求飯吃的人。”2 s) O" C$ N% O ]
孟子說:“有這樣一個人,他打壞瓦,又亂塗牆,他的目的也是為了求飯吃,你供養他嗎?”9 ^; p1 i' k9 ^" A9 {
彭更說:“不。”
* q$ `: K$ R7 u0 m2 p 孟子說:“那麼你不是因人的動機而供養,而是按他的貢獻而供養了。 0 {! m( M$ R& K) t. a
|